地址:江苏宿迁泗阳县内环西路809号
电话:040-11478553
传真:040-11478553
邮箱:249054181@809.com
也是一個可憐人啊!趙瑟瑟的顏值在劇中可以排第三。
然而《朝元》中的第五位大帝(扶桑)已經在三個方麵顯示出與四方帝的差距:頭光、比例、榜題(東、南方均為“帝君”,扶桑卻是“大帝”)。這種形式體現出扶桑的神格要略低,從這個角度可以說,《朝元》的主神是兩位半。
我們可以從邏輯上推定,洛陽老君廟吳道子所畫“五聖”是大致相同的,也就是說五位皇帝沒有等級的差別,反映在形式上就不會有重要差別,比如他們都會有圓形大頭光,大小尺寸一樣,與其他形象的比例也會相同,而這正是《朝元》所不具備的。回到《八十七》,雖然圖上沒有榜題,但三位主像的身份仍可參照《朝元》確定,即東、南方帝君和扶桑大帝。三位神像都有圓形大頭光,扶桑大帝的比例也更接近兩位帝君,也就是說,在形式上這三像比《朝元》中的三像更趨平等。
而《朝元》中的扶桑更加遠離東南二位主神,也就更加遠離“五”的概念。因此可以推斷,《八十七》更接近吳道子在洛陽所畫《五聖朝元圖》。
(二)頭、頸、肩的關係圖14頭、頸、肩關係比較圖從人物身高比例比較,《朝元》比《八十七》略為粗短,這是因為兩幅畫的長寬比例不同,前者畫麵更長,向左右拉伸所致。
而在頭部造型比例方麵,則《八十七》比《朝元》更為粗壯,更像顧閎中的《韓熙載夜宴圖》,接近唐代的標準。《宋史》所說唐代立文宣王像事,主要指玄宗開元、天寶年間,見於《舊唐書》卷九、卷二十四、《唐會要》卷五十等多處記載。
可知盛唐時期的孔子是如帝王“袞冕垂白珠”的形象。廟中的孔子形象從唐到五代再到南宋初年,經曆了“袞冕垂白珠”“服上公之服”再到“袞冕垂白珠”的往複。
無獨有偶,與孔子相似的是道觀壁畫主神,他們似乎也經曆了同樣的過程。吳道子的《五聖》以及敦煌莫高窟眾多帝王圖像顯示出唐代的冕旒製度,而南宋開始的“四禦”(及單獨的玉皇像)和文宣王也是相同的冕旒製度,但北宋前期武宗元的《朝元》中的二帝(或三帝)卻沒有“袞冕垂白珠”,主神頭戴通天冠,對應的正是北宋末年“仍舊”之前的文宣王。
地址:江苏宿迁泗阳县内环西路809号
电话:040-11478553
传真:040-11478553
邮箱:249054181@809.com
0.0474